1

1

2

2

3

3

白酒、威士忌、伏特加有什么区别?水澳带你了解

2020-12-31


休假回家,全家家庭成员,总是免不了饭后掏出一瓶白酒,然后杯觥交错。

无力反抗他们的热情招呼,辣酒穿肠过的你,忍不住回忆起各种威士忌兑可乐和假龙舌兰。

都是蒸馏酒,为什么白酒和威士忌伏特加们的差距那么大?

几大蒸馏酒之间的差异,无非是原料和酿造方法。

蒸馏酒的原料要么富含果糖,要么富含淀粉。

酿造方法总体来看,都是发酵蒸馏贮存,有时候还需要一点勾兑技巧。

威士忌一般用大麦、黑麦、燕麦、小麦或玉米做原料,不同国家标准不一样,不过威士忌最广为人知的特色,是需要在橡木桶里放一段时间。

伏特加的主料是马铃薯或玉米,相比其他几大蒸馏酒,最主要的特点是“味道纯净”。

也就是说,一口下去,除了迅速补充酒精带来的满足感,你很难尝出别的什么谷物水果。

白酒的香型是怎么来的?

白酒除了广义上的“味道浓郁”,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同香型之间,风格差异太大。

在不懂酒的人看来,白酒味道略奇怪,即使在白酒爱好者内部,也很少有人对所有香型大爱无疆。

酒鬼言必称的酱香、清香、浓香型分类,在建国之前,至少在国家层面上,是不存在的。

之前几百年,虽然各地酒厂各有风味,但基本上是茅台不犯老白干,你喝你的酒,我喝我的酒。

民国时代,以胡适、鲁迅、闻一多为代表的知识界,大多青睐温柔细腻度数低的黄酒,以宋美龄、陆小曼、陈立夫为代表的名媛绅士界,则多喜好时髦名贵的洋酒。

建国后,喜爱白酒的人民当家做了主,中央也就开始把白酒作为重点发展对象。

1952年,第一届国家级评酒会评出茅台、汾酒、泸州老窖、西凤酒四大名酒,分别代表了四大香型:酱香型、清香型、浓香型、凤香型。

到了1979年的评酒会,白酒开始按不同香型分类,各香型也有了各自的概括语:

酱香型酒:酱香突出、幽雅细腻、酒体醇厚、回味悠长;

浓香型酒:窖香浓郁、绵甜甘冽、香味协调、尾净香长;

清香型酒:清香纯正、诸味协调、醇甜柔口、余味爽净;

米香型酒:蜜香清雅、入口绵柔、落口爽净、回味怡畅。

所以,白酒理论上也是粮食酿造的,但是只要喝过酒的人,就绝对不会把白酒和同样无色又度数高的伏特加弄混。

白酒和以上几种“西方”蒸馏酒最主要的区别,在于白酒是六大蒸馏酒中,唯一主动加入霉菌参与发酵的品种。

 

相关新闻